2016年10月18日 星期二

專討(一) 作業二 小論文 - 以設計美學三向度探討范裘利母親之家

以設計美學三向度探討范裘利母親之家


壹、前言


美學相對於建築不僅可以了解其時代背景,更可以以美學的角度探討建築師在設計建築物時的設計構想與運用的手法形成美的建築物體。建築物從無到有的過程中,歷經繁瑣的計畫及修正,並且要符合當地的審美價值觀及文化特色。本文以設計美學三向度的觀點,分析並探討范裘利的經典作品「母親之家」其中的設計意涵、設計理念,並從中了解當時的文化背景。


貳、正文

1.          「美學」是什麼?
美的本質在於健康,這是中國文明對於「美」最質樸的定義。而美感是對於「美」的感受能力,從不同角度,不同觀點出發,對於美的感受都不同。人對於美的事物感受大致可分為三大部分:「大自然之美」─對大自然的美、「藝術之美」─對五官的欣賞、「感官之美」─對人的心意感受。這三大部分並不能視為結論,僅可是作為每個人對於美的事物感受分類參考使用。「美學」即是美的理論,前人對於美所訂下的一套假說及論述,供後人有套架構可以使用。

2.          設計美學三向度
西方以「優美」、「悲劇」、「崇高」三大範疇來探究藝術發展及審美的可能性,但此三大範疇詮釋西方的藝術發展已經出現問題了,時代的變遷及思考模式的轉變,加上價值觀的改變,探討「美」是什麼已經逐漸發展成三個向度。

A.         本質向度
由自比為神的代言人或哲學家以「美感」為重,繼而對於美下定義。又稱為「形式上美學」,以傳統的哲學角度去探討美的本質,探討美的主體是人性觀點還是神性觀點,並且探討主觀及客觀的意識形態。從設計美學的角度出發,本質應是在於「設計」,以解決生活的需求及問題,而設計加上美學,應是在解決生活的需求及問題的同時,兼具人對於事物美的定義。

B.         形式向度
由「空間的藝術」裡來找尋「形式的如真」,又稱為「形式上美學」。針對美的物體、美感的成因或美的規律、美的形成之物質操作法則等,探討其上述之器物美學。從設計美學的角度出發,不僅探討外觀,還探討各單元、各部件間的連結或關係。

C.         意涵向度
由「記憶的藝術」裡來找尋「事件的如真」,不論是從美學角度還是設計美學角度出發,意涵向度所探討的都是針對藝術品所表達之內容,包含其中的故事、意涵、。運用的手法以及創作者當下的創作故事背景。

3.          范裘利簡介
1925625出生於美國費城,畢業於費城主教學校。70年代後期,范裘利提出自己對建築所下的定義,他說每個時代的每位建築師,自覺或不自覺,清晰或不清晰,在心中目都有一關於建築的定義。而范裘利本身的定義為「建築是具有象徵性的遮蔽物」、「建築是具有裝飾性的遮蔽物」。其范裘利的觀點及其作品奠定了後現代運動的基礎。他的觀念反映著商業高度發達的美國社會,與先前的時代不同。他認為建築要滿足維特魯威所提的實用、堅固、美觀三大要求,就必然是複雜和矛盾。范裘利也將現代運動中密斯凡羅德的名言「less is more」重新詮釋為「less is bore 」;強調日常一般空間的同時,不能忽視文化意義。范裘利重新肯定傳統建築的價值,主張兼容並蓄。他並不否定現代建築的存在,而是認為建築應隨時間、地域、文化而有所不同。

4.          以設計美學三向度探討母親之家
母親之家位於賓夕法尼亞州費城,是後現代建築最早的作品之一,1962年范裘利為他母親所蓋的栗子山別墅。




A.         本質向度
母親之家的本質是范裘利為了他的母親,所建造的一幢別墅,依推論來說,范裘利替母親建造這棟別墅的用意,除了在於孝順母親,還有范裘利本身想顛覆當時的建築文化,當時建築文化以現代主義為主,現代主義者拒絕傳統,但范裘利卻把傳統及非傳統結合。

B.         形式向度
母親之家的造型簡單,內部結構卻很複雜。房子的外觀看似是對稱的,但范裘利在對稱中又加以變形,讓人看了覺得是對稱的但又不是完全對稱。而房屋的右邊以五個正方形窗戶組成,左邊卻是以一個小窗口和四個方形所組合的大窗口,按面積比例算是相同的,但切割的手法卻完全不同,此種手法稱為「平衡而不對稱」。范裘利對於建築有套理論,他認為建築立面圖必須包含有趣性,因此添加了圓拱、三角形山牆等原素,替入口處增加了豐富性。



C.         意涵向度
簡單而平凡,一座極小的建築,但從內到外都充滿了矛盾性,此棟建築物的出現改變了人們對於建築的理解方式,以非傳統手法對待傳統建築,利用傳統的元件加上新穎的元件,運用非傳統的組方式講兩者結合。以及運用建築的複雜性及矛盾性,讓人們產生錯覺,然而這方案成為了後現代建築主義的主張。

參、結論
從美學到設計美學,美的理論雖然不斷地在改變,但其所探討的主要核心價值及內容卻沒改變,「美」本身是很主觀的,從不同觀點切入,又會產生不同的結論,由以上探討分析母親之家,可得知范裘利在建造母親之家時,顛覆傳統觀念,將傳統及非傳統結合,並產生一股新潮流,開創了後現代運動,用設計美學三向度探討,幫助我們更了解母親之家其中的意涵及運用手法。

肆、文獻參考
楊裕富 著,《敘事設計美學》,臺北,全華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1
楊裕富 著,《設計美學》,臺北,全華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5
維基百科
ArchDaily


2016年10月4日 星期二

專討(一) 作業一 名詞解釋-建築理論

建築理論

一、理論
又稱為學說、學說理論。指人類對於自然社會的現象,按照有經證實的知識、經驗等,進行的一套假說,經由演化推理過,並且符合邏輯性的一個總結說法。經由理論讓我們的得知並釐清出一套架構!

二、建築
通常指為人類提空活動空間的,或是擁有內部空間的結構物,經過規劃、設計、施工之後,被人類所使用的空間。建築,可以是具體的構造物,也可以指在創造建物的行為,而具體的建物一般稱為「建築物」。
人類必定需要生活的建築空間及場所,並且擁有個人的隱蔽性,早期的建築物即是以此為第一考量而建造,演變至今,人類的生活不再只是日初而耕,日落而息,漸漸地需要有休閒娛樂的場所,運動的場所,等商業、娛樂等用處。 因此功能、結構、美學三者互相牽引!
建築從早期的提供生活空間演變到現今提供休閒娛樂的功能,理論幫助我們了解建築體並且提供方法使我們把建築體建造出來!因此建築之理可以說「理論是認識建築的方法」(節錄自楊裕富「創意將作」,P.41)

三、建築理論

建築理論有很多套說法,其從不同觀點來看就有不同的理論說法。
西方建築理早論最早從維楚維斯的《建築十書》為開端,書裡提到建築包含的要素必須兼具「用(實用)、強(堅固)、美(美觀)」的特點。

中國建築理論以魯班的《魯班經》以及李誡的《營造法式》為開端,其提到在建造房屋時,必須注意構造,並且詳細記載了許多的說明,例如:基地如何測量、如何建造基礎、連圖式等…,為後來的工匠及建築師有相當大的影響。

綜合西方建築理論及中國建築理論,我們可以得知四大特點:(節錄自楊裕富「創意將作」,P.46)

第一點:建造堅固

所有房屋都必須「實際被蓋出來」,不然只是空說,無法對人類有任何幫助,因此堅固的建築是任何時期都必須要達到的特性。

第二點:經濟實惠

從最早建築物的駐要功能在於「遮風避雨」到當代的「安全、健康、舒適」的目的。而在現在的體制下,考量到人們的經濟水平及負擔能力,「經濟實惠」漸漸地變成必要的特性了。

第三點:美觀愉悅

歷年來的建築理論,都強調比例關係,比例關係可以產生美感,而設計的初衷在於美, 人類會因為美不美觀而去判斷好與壞。但在實務上,建築物的美觀愉悅,需要符合各個文化的不同,及各民族的審美觀。

第四點:意義表達


建築的造型意象,會給人無限的聯想,漢堡德先生在雜誌裡提到,建築物能夠表達「時間感」、「歷史感」,建築物用來記錄前人發生的事情及時間,留給後人無限的探討及省思。



澳洲雪梨的歌劇院,跳脫傳統建築設計的思維,以帆為設計主軸,表達出「美觀愉悅」的特性,並且是帶距離感的「美」。


中國的「福勝塔」,因當地多吹西北風,因此建塔時塔伸向西北方微微傾斜,即使傾斜,仍表達出「建築結構堅固」、「美觀」以及濃厚中國風味道。

四、結論
我們可以知道「建築理論」是為了將建築物體建造出來而形成的一套「方法」及「法則」,建築並不是抽象的想法,必須實際的建造出來才能發揮其功能。若這些理論發法不存在,也不會有現在許多壯觀、美觀、堅固的建築物了!

五、參考資料
楊裕富 著,《創意將作》,臺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
楊裕富博士建築教學網http://teacher.yuntech.edu.tw/yangyf/pdp/cc11.html


專討(一) 作業一 名詞解釋 建築管理

建築管理
一、定義
建築管理依照建築法之建築管理相關規定,依照地域性的不同而訂定,落實於建成環境之實質管理。建築管理之相關規定及申請、施工管理到使用管理,制定更加詳細之條款,作為地方建築主管機關之重要依據
二、目的
建築管理之目的在於實施都市計畫及區域計畫,保障建築物之構造安全性,維護公共安全、公共交通,公共衛生,及促進市容發展,並且提升城市形象,保障市民的權益。
三、內容

建築管理法規體系分為中央法規及地方法規,又細分為法律、命令、自治條例自治規則。而其建築管理項目分為「建築許可」、「施工管理」、「使用管理」
l   建築許可
建築執照所設之主要內容
1.          土地內容 ex.土地權利證明文件、畸零地
2.          區域計畫、都市計畫與公共設施部分 ex.土地使用分區規定、計畫道路退縮建築、路樹遷移等規定
3.          建築設計之技術規則 ex.防火避難、防空避難、行動不便設施、地下等
4.          建築構造之技術規則 ex.基礎、牆壁、耐震、構材之設計規定
5.          建築設備之技術規則 ex.電氣、給排水、衛生、空調、昇降、電信等設備之設計規定
6.          其他
l   施工管理
1.          建築物工程進度之管理 ex.申報開工、申報勘驗、申領使用執照
2.          建築物施工安全之管理 ex.施工中發生妨礙或危害都市計畫、勞工安全管理
3.          不當施工之責任歸屬  
l   使用管理
1.          分類管理
2.          受益者付費
3.          建築物所有權人、使用人之義務
4.          公共危害之立即處置
建築管理架構圖
四、結論
各縣市都發局網站內,有許多關於建築管理之法規,提供民眾進行查詢、建築管理運用建築法來進行建築物的管理,規範建造人,保障民眾之權益,避免權益被侵害,建築法也隨著時代的演變而變更,因此民眾若要申請許可證等相關證書,或是變更土地使用、建造房屋,都應該先查詢法規,保障自身權益也保障他人。
參考資料
台中市都發局網http://www.ud.taichung.gov.tw/mp.asp?mp=127010
中華民國內政部營建署http://www.cpami.gov.tw/chinese/index.php
建築管理相關法令 張志松 
楊裕富博士建築教學網http://teacher.yuntech.edu.tw/yangyf/pdp/cc11.html